搜索

看完毛驴效应后,我明白:养孩子千万别掉进“过犹不及”的陷阱

admin 发表于 2024-5-5 18:08:35|来自:北京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文/兰妈谈育儿
我们总是抱怨孩子身上有很多问题,其实孩子身上的问题,就是家长身上的问题,不意识到这一点,孩子早晚都会和你渐行渐远

朋友的女儿,这次月考从上次的70分、提升到80分

这是一个好消息,也值得表扬一下

为了能激励女儿再接再厉,下一次考出更好的分数,朋友就想到了物质奖励的方法

她问女儿想要什么奖励,女儿告诉她:“我想去游乐场、海洋馆,还想去动物园,这些我都想去”

朋友听后,镇定自若地回答说:“不行,游乐场、海洋馆、还是动物园,你只能选择一个,否则一个地方也不要去了”

于是,家里很快就响起了哭哭啼啼的声音,女孩一脸委屈地跑去跟奶奶告状

奶奶了解前因后果后,心疼孙女,就开口指责朋友说:“多大点事呀,孩子考了高分是好事,不就是游乐场、海洋馆和动物园,想去就都带她去,刚好还可以出去散散心”

说的这里朋友明显有些烦躁,她反问奶奶说:“这次只是游乐场、海洋馆、和动物园,那下一次还会提什么更过分的要求”




写到这里,我突然想到一个很有名的故事,叫“毛驴效应”

这是很久以前,哲学家布利丹,在一次自由问题讨论时讲到的寓言故事

有一头饿极了的毛驴,看到农夫送来两堆新鲜的草料,第一时间不是急着吃掉它们,而是纠结先吃哪一捆才好

左思右想之间还是举棋不定,做不了决定

最后,毛驴居然在草堆中活活饿死了

这是一个告诉我们:“做选择时要懂得权衡利弊”的寓言故事

教育孩子也是一样,没有孩子能一口吃个大胖子,也不能让孩子太轻松地拥有所有东西

孩子考了高分想得到奖励也是一样

我们承诺带孩子去一个地方玩,和孩子提要求玩好几个地方,这是两个不同概念

孩子可以有选择的权利,但这个选择一定要有限制的底线,如果我们因为害怕孩子会不高兴就一而再地允许、妥协,那最后就很容易掉进“过犹不及”的陷阱

所以,透过“毛驴效应”,我也特别赞同朋友坚守底线的清晰理智,这一点很重要

而我们若不想掉进“过犹不及”的教育陷阱,那养育过程中最好把以下4件事放在心里




01

溺爱不是爱

现在多娇惯、将来就有多危险

我们总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给孩子,也总是难以拒绝孩子的要求,总感觉那样会让孩子伤心,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幸福

其实呀,溺爱不是爱,反而容易把孩子推向深渊

前天回家的路上,专门绕道去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买牛奶,遇到一个男孩正在用双手捶他的妈妈

走近了解才知道

原来,天热了,男孩想喝冰可乐、吃雪糕

招架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,妈妈已经给他买了可乐和冰棍

可男孩吃完喝完还想再来一根,妈妈担心吃太多凉的会闹肚子,就拒绝了

没想到,男孩因此耍赖哭闹,还生气地对妈妈又推又打

看着挥舞着拳头的男孩,妈妈无计可施,好在男孩爸爸从身后走来,了解前因后果后就对男孩批评说:“上次就因为你贪嘴吃凉的,半夜肚子疼进了医院,都忘记了吗”

在爸爸的批评提醒下,妈妈又蹲下来安慰孩子:“不是舍不得给你买雪糕,我们是担心你肠胃不好,会受凉生病”




最后,在爸爸妈妈无一方妥协的情况下,男孩才不情不愿地跟着一起回家

还有一个14岁男孩,在本该认真读书的年纪里染上了“网瘾”

为了玩手机旷课逃学,放假也是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

妈妈喊他吃饭,不回应

为了控制网瘾,妈妈曾经还试过断电断网的方法,可最后都因为孩子离家出走而妥协了

之后的日子里,更是不敢有一句重话

孩子玩手机的日子里,还轻言细语地递上水果牛奶,生怕孩子不吃东西会拖坏身体

在妈妈看来,她认为“孩子是需要靠感化的”,也一直耐着性子去“关心”

可结果却是“妈妈越关心”,男孩越认为“一切都是理所当然”,不尊重妈妈、到了外面也总是惹事生非

说到这里,相信大家应该也明白了

孩子小时候越是受尽万般宠爱,就越容易成为长大后的坑,父母现在越娇惯、孩子将来也会越危险

所以,爱孩子,是需要有底线的满足与关爱,无理取闹、和过分要求时该拒绝就拒绝

我们爱孩子,但不会随便满足,只有在“有分寸”的爱下,孩子才能真正长大




02

别怕孩子哭

他在试探你会不会因此妥协

我们常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教育孩子其实也是这个道理

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,如果我们怕他们哭就赶紧妥协,那就要承受他们提更多无理要求的蹬鼻子上脸

但倘若孩子犯错的时候守住了底线,也许当前会有一场比较糟糕的争吵和隔阂,但只要孩子没走弯路,那就是新的人生起航

有一个9岁女孩,很难想象,她居然通过“一己之力”,把整个家庭搅合得鸡犬不宁

具体是什么情况呢

听女孩妈妈说

家里的老人比较娇惯孩子,从小到大,只要是她一哭,那什么要求都统统答应

可随着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,再加上爷爷奶奶的经济收入能力也在下降,面对一些实用性不强的东西,老人自然就拒绝了

可女孩不乐意,她会连忙给妈妈告状说:“奶奶欺负我”,还说了很多加速婆媳矛盾的话




比如:

“我不想奶奶照顾我,每次我想要什么东西,她都说不买,买了之后,还唠叨我就知道花她的钱”
“有一次,还让我找你要钱花”
有意思的是,妈妈从女儿嘴里听到这些话当时就气得不行,那段时间对奶奶的态度也变得冷淡许多

婆媳两个人经常因为一些矛盾而发生争吵

后来,当妈妈看到奶奶脚上穿的是破袜子、嘴里吃的是孩子丢掉不要的面包时,和奶奶聊了很久,还把女儿曾经说的话讲给老人听

结果却得知,女儿嘴里的那些话,只不过是奶奶为了拒绝孩子无理要求的权宜之计,不想得罪孩子,于是就想到这招让孩子知难而退

这件事给我感触很深,同时也意识到一个事实:“底线就是底线,不要试图找借口堵塞”

就像例子中的奶奶,不能满足孩子、但又不想得罪孩子,才想着把妈妈拿出来当挡箭牌

可孩子哪里会悟懂这些,他们看到的只有“谁能满足他”,但一句无害无意的话,若从孩子的嘴里说出来给别人听,那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

最重要的是,我们不要害怕孩子哭闹,这只不过是他们的试探罢了

如果大家能齐心协力守住底线,告诉孩子:“为什么不能这样做”,随着当时那股欲望劲儿过去了,孩子最终会回归理智

而我们的孩子也不是不讲道理,他们只不过是在喜欢的东西面前没有抵抗力罢了




03

不要想太多

孩子现在平庸不代表以后也一样

孩子优不优秀,这只是一种表象,真正所反映的更深层东西,是孩子看待未来的信心

上初二的小磊,在这半个学期里学习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

班主任因为这件事情,已经和他的妈妈打了好几次电话沟通,也提出一些能够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效率的建议

比如,老师观察小磊有明显的“假努力”现象,分析原因,也觉得这就是导致学习成绩迟迟没有提升的问题所在

为了帮助孩子从“假努力”变成“真努力”,老师建议妈妈每天晚上帮孩子完成听写、和背记重点知识的任务

那天晚上,妈妈把老师安排的这个任务告诉小磊,然后陪着一起完成了听写和背记任务

在好说好商量,没有批评和唠叨的稳定情绪下,小磊很快就完成了任务

可有那么一段时间,妈妈因为太忙,忘记了这些事,小磊也没有主动找过她

这让妈妈觉得孩子一点积极性都没有,也因此说了很多打击的话

结果,小磊直接破罐子破摔,甚至还出现了明显的消极和厌学情况




有时候你看着他在写作业,实际上几个小时过去了,本子上连半篇作文都没有写完

对此,妈妈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,除了唠叨、就是不停地数落缺点

直到偷听小磊和他同学打电话述说委屈才明白,孩子沮丧是过去那些日子所施加的压力

当时,小磊跟同学说:

“真的受不了了,我每天都在认真努力,可妈妈根本看不到,她一直就觉得我是那个特别糟糕的人,看不见希望也没有了努力的意义”
透过这番话就能够看得出,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来自父母鼓励的信心,而不是紧盯着学习的成绩、与有没有努力

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学习定义成“苦差事”,那接下来的投入、和积极性肯定会大受干扰

这也跟“毛驴效应”一致,能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好源头,也多半是他们被自己的糟糕情绪所打败

不想因为学习成绩掉进“过犹不及”的陷阱,那当家长的我们,就不要想太多了

你坚信孩子只是现在平庸,并不代表以后也一样,那孩子才能在焦虑中获得冷静、在沮丧中获得自信的力量

而父母的眼里也藏着孩子的未来,你相信孩子会变得优秀,他们就能变得优秀




04

育儿=育己

先管好自己、再对孩子产生影响

很多家长其实并没有认知到,不自律才是人性的本能,好的教育也应该是育儿=育己,父母先把自己管好,才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力

周末去堂哥家吃饭,饭菜都已经端到桌子上了,5岁的侄儿却没有要吃饭的意思

大家喊了好几遍,他依然拿着iPad不放手,似乎根本就没有听到大家的声音

正在刷手机视频的堂哥,看到大家都在等孩子一个人,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

当时就对侄儿大声吼道:

“你还不得了了,从早上起来就一直看电视、玩iPad,现在一桌子人都在等你吃饭,你是不是欠收拾了?”
说完,堂哥为了小惩大戒,罚侄儿不吃饭、站在墙角思过

可面对如此场面,侄儿的脾气比堂哥还大




只见,他把iPad往沙发上一丢,然后满脸不服气地说:“你看我不顺眼就直说呀”

堂哥告诉他:“这是对你贪玩的惩罚,你应该受着”

侄儿继续说:“尽说我,你呢,吃饭的时候都在玩手机”

也就是这句话让堂哥的脸黑了又黑,而我却透过这件事看到了育儿先育己的重要性

记得有这样一个记录片,里面的小主人公从私立学校转学到公立学校

转学的第一天,男孩就因为学习主动、自信发言,获得了老师的喜爱与表扬

可有一次,当他跟学渣体验了一把不交作业、放学后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后,他不禁感叹:“如果真的生活在没有人监管的环境下,我一定做不到积极学习”

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,每一个自律的孩子背后都少不了家长的鼓励和监督

若真的放任不管,很快就会堕落到连孩子自己都不认识了

还有一位妈妈向我分享说

她的女儿之前是一个手机迷,每天写完作业的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机

为了让女儿戒掉网瘾,趁着暑假,她跟女儿商量利用晨跑来减肥、和锻炼身体

刚开始时候女儿兴致还很高,每天都积极起床,可才仅仅过了三天时间就败下阵

之后的时间里,妈妈每次喊女儿起床跑步就是一件糟心的事了

那个时候,妈妈也曾想过“不想跑步就不跑吧,放过自己,也放过孩子”

可一想到:“如果连晨跑就轻易放弃了,那以后放弃的机会不是会更多”




于是,妈妈就在墙上挂了一张晨跑打卡记录表,上面包含晨跑的时间、距离、还有晨跑后的体重

最后,再点对点地绘制一张曲线图

看着不断上升的曲线图,原本还泄气不愿意晨跑的女儿瞬间来了动力,继续和妈妈完成晨跑打卡任务

不知不觉间,手机网瘾戒掉了,女孩和她妈妈的亲子关系也更加亲密了

这就是“说得多,不如做得多”的以身作则影响,比起催孩子做什么事,孩子更愿意看到的是爸爸‬妈妈在前边做榜样努力,他们在身后被带动的平等互助

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,那父母也必须先成为这个样子,然后用自己的行动来对孩子产生影响




那么,关于养孩子千万别掉进“过犹不及”的陷阱这件事,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,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!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加入躲猫猫育儿

×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
暂无回复,精彩从你开始!

快速回帖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躲猫猫育儿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