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
永不过时的4大法则,育儿效果显著优秀,成为现代家长的"福音"

admin 发表于 2024-1-14 08:41:22|来自:北京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时代瞬息万变,现在的大环境之下,家长们最为发愁的问题就是觉得教育孩子似乎越来越难了,"只生一个好"反而让家长们养出了一个个"小公举"、"妈宝男",让当代家长不已。

当二胎政策来临的时候,面对家里的情况,有的宝妈英勇振作,决定再生一个,有的宝妈是被家里的婆婆或者自家老妈催促,于是犹犹豫豫地生了二宝。

而那些觉得不想生的家长,主要还是觉得养孩子太难了,一个娃就把家长搞得焦头烂额,再生一个岂不是要"原地爆炸"?

但是他们听到家里长辈们数落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"当年我们4个、5个都生了,不照样好好养大了,才养2个有什么难的?"

家长们能怎么办,还不是只能回复说"时代变了"。

但是,年轻家长们自己也好奇,为什么当年老一辈就可以生养4-5个孩子,有的家庭甚至能把这么多孩子个个都培养得有出息,什么一家子博士、一家子土豪之类的,为什么自己养一个娃都这么难呢?



老一辈生养孩子的"不传之秘"


其实,老一辈处在那个社会还比较单纯的大环境之下,相对而言,对于孩子成长路上的负面诱惑因素少太多了,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客观条件。

但是你以为仅仅是"社会单纯"就能让孩子乖乖学好吗?

太天真了,其实,在一个单纯的环境之下,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和监护人,会自然而然地形成4大生活法则,正是因为这些无意识间形成的生活氛围,以及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,才是教育出优秀娃的原因。

1 法则一:"带坏孩子"的不是你自己吗

迄今为止我们仍然在宣传父母的榜样力量,这是从古至今都无法回避的问题。

其实不光是父母,还有领导,只要是有影响力的人物,对于其他人都能够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,能够影响到他人的行为。

"上行下效"这个词语从《旧唐书》之后被使用了几百年,而早在战国时《礼记》中更是有"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"的古训。

当家长埋怨"不正之风带坏孩子"、"坏孩子教坏我娃"的时候,却从未想过如何将自身对于孩子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。

试想一下在几十年前的时代,孩子没有渠道接收太多花花绿绿的奇葩信息,而家长们也没有那么多娱乐设施,每天都沉浸在辛苦上班工作,下班后做家务、针线活。



2. 法则二:见识过更优秀的东西就不会太空虚

很多家长抱着一种"恨铁不成钢"的态度,骂自家娃"不争气、成天就会搞那些没用的东西",这些孩子主要的毛病就是贪玩。

我们常说孩子的本性就是爱玩的,玩耍使他们快乐,因为人类这种生物天生也只是一种哺乳动物,而上学这种事原本就没有写在我们的基因里。

但是作为家长,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让孩子只是保留着原始的吃喝玩乐本能,再加上一个"上学",那么孩子的世界里就只有"上学"这一件痛苦的事情,对比明显,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:孩子必然讨厌上学,喜欢玩乐。

因此,作为成年人对孩子的监护作用,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与他们的天性作斗争,如果直接形成对抗局面,孩子自然会乐于玩耍而更加讨厌上学。

而这就是我所认为的"生物性空虚",当孩子乐于玩耍,最低限度满足上学的任务之后,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产生强烈的空虚感。



"生物性空虚"会掏空孩子的思想,因为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吃喝玩乐和学业,只要完成了学业指标,孩子就会向着漫无目的的娱乐深渊而滑下去。

如何对抗"空虚"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"去长长见识",让孩子意识到在学业之外还有更加有趣的知识,在只会"哈哈哈"的现代"无脑娱乐"之外,还有更加有意义的快乐

3. 法则三:别做"马夫"

很多放弃继续"改造"孩子的家长,首先放弃了改造自己,觉得孩子就该好好学习,"你不学习想干啥?"这种指责我小的时候也听自己的父母讲过,这是我们中国式家长的一个习惯性思维。

"学而优则仕"、"鲤鱼跃龙门"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,但是人性中的劣根性就是贪图安逸、不愿意去努力,孩子是这样,我们作为家长的其实也是这样,只是我们不敢承认,甚至一些家长觉得,成年人成家立业了有工作,"我哪里不努力了?"

但是我们静下心来扪心自问,工作事业、道德素质、照顾父母这些事情我们真的做到了完美无缺吗?

答案是"不可能做到"。



没有人是完美的,没有人能经得起别人的挑剔,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大大小小的毛病,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一点。

但是更多的家长只愿意做"鞭策"孩子的那个"马夫",在自己松懈安逸的时候,明知自己坚持不下去努力挺不好意思教训孩子的时候,还要强行抽起鞭子对孩子发脾气。

时间长了,也就习惯了这种兢兢业业的"鞭策",至于自己是否努力,并不重要,在日复一日的督促孩子学习的生活之中,慢慢地将内心中对于自己不努力的羞耻心也磨没了,甚至堂而皇之地越来越懒惰。

为什么孩子在叛逆期最容易瞧不起自己的家长?因为你是把孩子鞭策得"优秀"了,而自己躺在"糟糕"二字上,自己招惹孩子瞧不起。

4. 法则四:在鸡汤不存在的年代里优秀是一种习惯

现在很多成年人都喜欢看鸡汤文,那些文章鼓励我们积极向上、奋发图强、自律、做更好的自己,并且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"无论是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"。看完了鸡汤之后,我们心安理得地躺在床上想着,明天再努力吧。然而明天之后还有明天,明天的鸡汤文,说不定更好喝。

鸡汤文里的"自律"其实是假的,在它们不存在的年代里,勤恳的劳动人民不懂得什么叫做自律,也不懂所谓的人生规划和远见,但是他们却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。

因为那时候的人们都觉得:一日之计在于晨,再不好好努力就晚了!



给家长的一句话:不要成为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


我们很多家长对于教育孩子一直呈现出严重的焦虑感,动辄就觉得"完了完了他这个样子长大了还得了?"

然而实际上孩子可能只是偶尔对新鲜事物好奇了一下,或者是有一个不痛不痒的小毛病。

家长的这种焦虑感在看到孩子身边出现一些不安定因素的时候,能够瞬间爆发到顶点,比如我妈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看到我和邻居男同学一起放学回家,就能直接跑过来一脚把我踹翻在地,让我颜面扫地。



其实,家长很多时候焦虑的内容都是没必要的,对周围环境"武断开火"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。声讨别人"带坏"你家孩子的时候,比如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优秀。

当然,我们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家长不会自我检讨,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,"我这辈子就这样了,你好好努力吧",无异于是把孩子"丢出家门"。这样的家长,我想他们看再多的育儿文章也没用吧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加入躲猫猫育儿

×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
暂无回复,精彩从你开始!

快速回帖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躲猫猫育儿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